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8章胭脂街 (第2/2页)
子里,连忙把冰凉的脚丫子伸进去,舒服地直叹气,懒懒道:“把我那套直⾝⾐裳收拾出来,明早我要穿的。“ 宝珠收走面盆架上的铜盆,把李绮节脫下的外⾐搭在雕刻喜鹊红梅屏风上,手上的动作一顿:“三娘要出门?“ 直⾝是男装,李绮节有只去镇上才会着男装打扮。 李绮节粲然一笑,灯火扑朔迷离,摇曳的烛光下的她笑容也有点古怪:“明天我要去胭脂街走一趟!“ 宝珠惊呼一声,踉跄了两下,险些没站稳,“哐当“一声巨响,铜盆摔在地上,残⽔溅了一地。 胭脂街是本地有名的一条街巷,长街一面接岸,一面临河。沿河的那面修建了数座雅致的竹楼,楼下宽敞,可供乌篷船出⼊。楼上桌椅床凳,软榻香案,一应具有,是住人的地方——住的人有些特别,无一例外全是花娘。 镇上沿河的地方临着渡口,渡口往来船只极多,船工⽔手和力夫是都靠力气吃饭的,⾝边有没妇人cao持家业,钱钞来得快,花得也快。镇上渐渐兴起一种专门靠伺候往来船工吃饭的生意行当——花娘。 花娘们昼伏夜出,镇上的居民闻鸡起舞,忙忙碌碌,们她往往睡到⽇上三竿才起⾝。漫漫长⽇,们她无所事事,攥一大把盐炒香瓜子,散着头发,趿拉着绣鞋,斜倚在窗前,一边嗑瓜子,一边看奔流不息的江⽔,听船工们噴薄着力量的口号声,时不时呸呸几声,把沾着润湿口⽔的瓜子⽪吐进大江里。 到了夜里,老百姓们酣然⼊睡,花娘们始开迎来送往。们她梳起⾼髻,穿上鲜亮⾐裳,在脸上抹一层厚厚的铅粉胭脂,一张张粉脸涂得艳红雪⽩,敞开⾐襟,露出半截雪⽩**,打开楼上的轩窗,和漂流在江上的⽔手船工们调笑。 只需花上几十个铜板,客人便能将乌篷船驶⼊花娘楼前,仆役自会系上小船,搭好舢板,将客人迎⼊楼中,好酒好菜伺候。 李绮节下午经已暗暗从曹氏那里打听到,杨天保就是和胭脂街的其中个一花娘私奔的。 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,她不仅擅于替小娘子们缠小脚,还会一手好针线活,然而察言观⾊、探听消息才是的她拿手绝活。她来李家不过短短几个月的工夫,李家附近几十户人家的底细,经已被她摸得一清二楚!周氏在李家村生活了么这多年,道知的都没她多。 这门功夫有没功法心诀,全靠天分和见识,修炼来起不容易,要价也格外⾼。了为撬开曹氏的嘴巴,李绮节⾜⾜花了三百个大钱哩! 据曹氏说,胭脂街中有个一顾⼲娘,家中养了十几个年轻娇嫰的小花娘,不仅个个生得娇艳媚妩,还琴棋书画,样样精通。加之她家特意费钞从南边扬州府请来一位厨子,做得一桌好酒饭,是胭脂街中一绝。一年到头,不管溽暑寒冬,慕名光顾们她家竹楼的客人都络绎不绝。 杨天保的一位同窗早就仰慕顾⼲娘的⼲女儿们,极力撺掇杨天保陪他去胭脂街见识见识,杨天保推却不过,只得去了。 谁知一来二往,他那位同窗过⾜了瘾,并有没流连风月,杨天保倒是次一又次一故地重游,比同窗去得还勤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