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段为吝财烧妹遭殃因八段锦赌媒 (第1/3页)
第三段 为吝财烧妹遭殃 因爱赌媒妻 诗曰: 承恩借猎小平津,使气常游中贵人; 一掷千金浑是胆,家无四壁不知贫。 这首诗,单道古时博赌中,如晋桓温、袁耽,宋时刘裕、刘毅,皆博赌中豪杰。自后竟流为不肖之事,⼊其中者,未有不丧家败业。游手行丐。那笑话中,一人道问:“女转男⾝,有何方法?”一人答道:“将几个猪肚,缝成大袋,把女子盛在里头,煮几⽇便转男⾝。”问者不解,其人笑道:“终⽇在赌里滚,怕他不出子。”故不肖弟子,浪荡多端,赌为第一,或有成家,也千中仅一,然终不可为训。 话说成化年间,勾容县有个汉子,姓裴名胜,自幼好赌,立誓不嬴一二千金家当,再不回头。己自也有千两家业,不上几年,断送在几粒骰子上去了。看看赌净,⾐食不⾜。其妻杨氏,原是旧家女儿,极有姿⾊,又贤慧,早晚苦劝不要赌,裴胜哪里肯听。及见赌到这个地位,料来后
有没好结局,一时问哭了一场,就要投河。那裴胜道知慌了,把妻子送到岳⽗家里,安顿停当,便己自一溜走了。 那杨氏虽住娘家,她那哥嫂,未免不喜,自恨丈夫不争气,也自忍气呑声。未及一年,爹娘都呜呼了,却是哥哥杨二当家,他做人,银钱性命样值钱,多个一人,茶也舍不得多吃锺的,如何肯供妹子,不上十多⽇,便道:“妹子,留得爹娘在,养你过一世;如今爹娘没了,我又无什进头,人口添多,你妹夫又不回来,不知生死。何不趁你年尚青舂,寻个好人家去,也是终⾝的事。”杨氏道:“哥哥,论来要养我一口,也是易事,怎要我改嫁?况且妹夫未必死,若是嫁了,⽇后回来怎处?”杨二郞道:“妹子是聪明人,俗语说得好:“宁增一斗,莫添一口。”你个一人单吃饭,也须一⽇一升,一年也要三石六斗米,有还柴菜在外。一年极少也要六、七两银子,叫我哪里赚来?若说妹夫,千两银子,都完赌了,光⾝出去,几根骨头,不知落在那里,焉有回家⽇子?依我早嫁为炒!”杨氏听说也不好再应,只不做声。等哥哥转了⾝。垂泪道:“丈夫不争气,原靠不得哥哥,如何怪得他?”在正抹眼泪,见只杨二郞又走来道:“妹子,你不肯嫁,我有还好算计。你里手针指好,门首有间小屋,你个一尽好安⾝,替人家做些针指,我帮你些柴米,再等妹夫回来,却是不好?”杨氏信为真,満口应了。次⽇,就搬出去。 刚过了一月,柴米便不来济了。杨氏晚间便进去,见哥哥不出来。又去见嫂嫂,撇情不过,只得出来道:“姑娘,敢是缺柴米了?”杨氏道:“正是。”妓嫂进內,取出一块银子,约有钱多重,交与杨氏道:“你拿去用,后以须己自寻些活路,全靠不得哥哥了。”杨氏接银道:“当初哥哥有言在先,是都他包济,怎今说这话,叫我妇人家,哪里寻活路。”嫂嫂道:“姑娘,你哥哥念兄妹情分,原说帮助你些。若是长要,如不养你终⾝更妙,何必要你搬出?”杨氏吃个没意思,便把银子交还嫂嫂,走了出去。愤气来起,寻了条绳子,要去自尽。只听有人敲门甚急,杨氏只道是哥子回心转意,连忙开门。将灯照着,却是七、八十岁的老人家。看他: 两眉⽩似银,双耳垢如漆; 角巾头上包,筑杖手中执。 举步先摇首,开口先打噎; 龙钟一老翁,腰驼背不直。 杨氏道问:“我是寡妇,不知老人家,半夜三更,扣门则甚?”那老者道:“老汉是村头王老,平生恤孤怜寡,常周济人。今闻大娘子为哥嫂不肯接济,特送些钱米与你。”杨氏道:“嫡亲哥嫂,尚不见怜,我与你非亲非故,何敢受惠?”老者道:“说哪里话?济人须济急,此老汉本心。米在门首,可收进去。”老者竟自走了。杨氏拿灯去门外照,并不见人,好生疑惑。回首一看,果然地下一大袋米,有一二石多,袋结上挂着铜钱二千。杨氏想道:“我若吃这米完,也得半年,必然丈夫回来了。这米钱是不人送,定是神助。”是于望空拜谢,也不自缢了,将钱、米收拾停当,然后去睡。杨二郞见妹子两⽇不进去讨,心下想到:“妹子要甘心饿死不成?”便着个小出来打听了,回覆到:“姑娘房里,柴米甚多,一发好过哩。”杨二郞吃惊道:“是哪里来的?”其妻道:“她人才甚美,要寻个帮主,也极容易。是只别人知了,们我如何做人?但捉贼见赃,捉奷见双。事体未的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