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章后七子代表作 (第1/2页)
第七章 后七子代表作 韶先生本是举人出⾝,⾼师爷乃是秀才,二人是都士林的精英,任何识不得这书法的妙处,但看上一眼,心神为之一夺,旋即便迷失在那纵横淋漓的満纸烟霞之。 只得觉苏木这手字既综合了晋、唐、宋、元各家书风,又自成一体,却是前以从未见过的。 其风华自⾜,隐约有开宗立派的风范。 二人都道知,寻常人若要写字,却也容易,可要练出笔锋,却需定一的财力、智力。首先,你得大量观摩临写名家字帖,反反复复临摹多年,才能体会在书法的真意。若有没这个天赋,即便写再多字,也形成不了化之为用,形成己自的风格。 以所,当世之人,能够写一手好字的并不多,而能开一派书风者,更是少之又少。 想不到,如今么这别具一格的字却出在现苏木手下,这是还
个一呆子傻子吗? 看到二人惊愕的表情,苏木心冷笑。古人学习书法需要好的老师,好的字帖。名师难求,名贴更是无价之宝的物。不像现代社会,若你真有这个趣兴,找个书法名家开办的学习办,交够学费想学么什就能学到么什。至于字帖,电脑一开,百度,王羲之、宋徽宗、苏东坡、启功,要么什
有没? 当年,他确实是对国古典化有趣兴,尤其是对董其昌行书更是推崇备致,每天都会临上几篇。十几年下来,在学校里也算是小有名气。 然虽在现代社会的书法家圈子里,他根本不⼊流,可这字若是放在明朝,却显得无比新奇惊艳,一出手,便将眼前这两个老学究给震住了。 董其昌这人是人品然虽不堪,可书法上造诣确实常非⾼,书法至董其昌,可谓是集古今之大成。到清朝时,读书人若不会几笔董氏行书,你都不好意思同人打交道。 不等韶先生和⾼师爷回过味来,苏木接着写道:“忆折南枝早赠君。”这一句写出,承接上句,一副送别好友,折柳相赠,依依不的画面跃然而出,平淡却包含真挚之情。 有了这两句铺垫,接下来就是将那离愁别绪整个儿地噴薄而出了:“夜一东风人万里,可怜飞絮已纷纷。” 至此,明诗这首有名的绝句作成。 到这个时候,从书法回味过来的二人早经已收起了嘲讽的笑容,目光炯炯地着看苏木。 苏木长出了一口气,将笔轻轻架在砚台上,依旧是淡淡的笑容,乎似还带着一丝不好意思:“韶先生,⾼师爷,晚生这首诗经已写完,仓促写就,⼊不得法眼,惭愧。” 话还有没
完说,韶先生经已击节叫好:“好字,好诗,不错,这种诗句一写出来,你也不需要惭愧,有这份才华在,天下哪里都去得!” ⾼师爷也是一脸的迷醉,喃喃道:“夜一东风人万里,可怜飞絮经已纷纷。真美,想当年,我离开家乡游学天下,那时也是舂季,走的时候,柳絮飘飞,也是同样的情形。这一走,就是十年,十年啊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