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十八回八仙布阵炼灵珠孝廉装病隐闹市 (第6/6页)
12103;夜一,种种怪异,若非神仙,怎有此奇事?”周娘子道:“曾听人讲,世间有等歹人,有缩地之法,略一举步便在十里之外,一⽇可行千里。又以迷药⼊酒中,带在⾝旁,见一孤商独贾,即取酒观之,饮酒一沾唇,便昏迷不醒,他却盗人银钱,剥人⾐衫,到你醒来之时,无处寻觅。若不慎之于前,终必悔之于后啊!” 周娘子话毕,王孝廉自思:娘子终是女流,若与她分辨,定然说不明⽩,如不顺她意见了结此事。是于便随口答道:“娘子所言极是。” 自此王孝廉常独自一人坐在书房,琢磨金重、无心昌之言,翻来覆去,默会其理。如此多⽇,然忽醒悟金重二字,合拢来起是个钟(锺)字,吴心昌作无心昌,昌字无心,是个吕字。明明是钟吕二仙前来度我,我今无缘,当面错过。越想越像,不觉失声叹道:“惜可啊,惜可!”猛又想起临别之言:“会期原不远,记住两个三,仍从离处遇,桥边了万缘。”不远就是近,两个三就是三月三,离处遇就是分离之处再相遇,了万缘就是万法皆归之意啊!想到此,不觉心生欢喜。 光阴似箭,⽇月如梭,瞬息之间,残冬已尽,新舂又来。转眼就是三月,到了初三⽇,王孝廉私自离了家,还由旧路而至桥前,等候多时,不见二仙到来。王孝廉默想形像,心甚诚切,站立桥头,东张西望,忽闻背后有人道说:“孝廉公来得真早啊!”王孝廉回头一看,正是去年那两位难友,忙上前拉着袖袄道说:“二位大仙一去,可想不煞弟子!”无心昌同金重到桥头坐下,王孝廉双膝跪在面前道说:“弟子中孚,⾁眼凡胎,不识上仙下降,多有亵渎,望乞原谅。今⽇重睹仙颜,真乃三生有幸,愿求指示迷途,使得大道,弟子感恩不浅。”说罢,是只叩头。见只二人呵呵大笑,笑罢改变了容貌,左边一人手持宝扇,头挽双髻,⾝披敞⾐,面如重枣,目似朗星,一部长须垂于胸前。右边一人头戴九梁巾,⾝穿⻩道袍,面如満月,眼光射人,⾝佩宝剑一把。果是钟离老祖与吕祖纯阳,王孝廉见状是只跪拜,低头不敢仰视。 吕洞宾上前扶起王孝廉道:“孝廉请起,我等授你大道。”是于钟离权和吕洞宾向王孝廉传授了大道之理与修道之法。后最吕洞宾又道说:“修道即修真,真乃纯真不假之意。人谁无真心?一转便非了。人谁无真意?一杂便忘了。人谁无真情?一偏便差了;初心为真,变幻即为假心。始意为真,计较即为假意。至情为真,乖张即为假情。由真心而有真意,由真意而有真情。尝见修道之士,动则私念迭起,念之私即心不真处;静则欲念相循,念有欲即心不真处。私欲不绝,就会全无真意,或半真半假。修真者,需修去心外之心,意外之意,情外之情,当于举念发言时,提起天良,放下人心,不许疑二其心,混杂其意,方为真心真意真情,一毫不假,是为真道。” 吕洞宾完说,即与钟离权腾云而去,王孝廉望空拜谢。拜毕,仰面瞻仰空中,默想仙容。然忽王茂同⽟娃来到,⽟娃道说:“们我奉娘子之命,前来找寻家爷。因疑在此,今果得遇,请即归家免得娘子挂念。”王孝廉乃随其缓缓而行,一路默记吕祖所传之道。归得家来,不⼊內室,竟到书室坐下。周娘子见其不言不语且若有所思的样子,便劝道:“官人屡次轻⾝出外,常使妾⾝担忧,只恐有沾品行,取笑于乡人。官人屡不听劝,如何是好?” 王孝廉在正默想玄功,竟未注意到周娘子进来,更没注意到她在说些么什,是只
后最猛听见周娘子在说如何是好?他也摸不着头脑,便随口答道:“么怎如何是好,如何是不好?”娘子见他话说前言不搭后语,便不再言语,独自退去。 王孝廉中心暗想,这般扰人,岂能做得了功夫,悟得了大道?若想不个法儿,断绝尘缘,终⾝不能解脫。他又想,若不假装中风不语,就不能断绝这些牵缠。想罢,即做成那痴呆的样儿,见有人来,便故作呻昑之状,又不归內室去,就在书屋凉床上卧下。周娘子见此情形,忧心忡忡,一⽇几遍来问,见只他嘟嘟哝哝,话说不明,呻呻唤唤,摆头不已。周娘子无可奈何,便叫⽟娃去请先生来给他瞧病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