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林海之中 (第3/3页)
辛苦了。”
赖子付了车钱,司机立即钻进车里。出租汽车从正门前掉头朝原路驶去。在汽车开上原路之前,赖子一直站在那里看着它离去。
出租汽车带着发动机的声响消失在林荫里。赖子迄今走过来的路到此断绝了。
一位六十上下岁的老太太,从门口伸出头来张望着赖子。
“突然来到您这里,对不起,能送我一杯咖啡吗?”
老太太朝赖子躬身答了礼。
走进里再,紧旁边就是一处小小的柜台。一个二十二、三岁的年轻人,看样子是老太太的儿子,正在柜台里边看书。左手是食堂,里面空无一人。
老太太把赖子引到食堂里。
顾客只有赖子一人。隔着面向阳台的玻璃窗,她看到林海的一角就在眼前。林木中几乎都是针叶树。
“这边的风景才好看着呢!”
老太太抱着咖啡壶,约赖子坐过去。赖子坐到能看见湖水的窗子旁边。
湖面的北侧是一座山,也许由于这座山的影响,湖水与方才见到的颜色有些不一样。水清依旧,但显得更青更黑了。湖面上笼罩着傍晚时分的霭雾。
咖啡很香。因为事先要好了的,所以旁边还放了一杯水。
赖子喝完咖啡,从手提包里取出一个小瓶。又从小瓶里往掌心上倒出一堆白色的小圆粒。圆粒碰到一起,发出细微的声响。
赖子喝了一口水,接着不慌不忙地把白粒分成三回放到嘴里,然后把水喝下去。杯子几乎都空了。
她心里很平静,就象眼里正在眺望的景色,一切都毫无异常。
赖子仍在观看那安静的湖面。看着看着,她忽然竟觉得湖面仿佛涌起了波狼。她觉得那是波狼…
也许那波狼只闪现在赖子的眼睛里。那是异常孤独的波狼。在没有一个人看到的情况下,独有波狼在翻腾。可能由于波狼的缘故,赖子仿佛看到湖面裂开了一道缝,转瞬间似乎从底下冒出一个模模糊糊的东西。尽管她说不出那东西的形状,但总觉得有些类似于一座塔的尖顶。好象在这湖底建了一座白色的尖塔…
“客人,您要住在这里吗?”
那位青年正在身边站着。赖子的视觉重新折回平静的湖面。
“不。”赖子说“马上就走。我只是想喝贵处一杯咖啡。”
“汽车呢?”青年问道“刚才好象已经回去了,您是让它在对面公路上等候的吧?”
“是的。”赖子简短地答道。
离开空无一人的食堂时,她身体里还没有什么变化。
她在柜台处付了款。墙壁上贴着几张很有趣的旅游招贴画,青年按动开关,点亮电灯。
“叨扰啦!”她说。
“欢迎您再来。虽然夏天里年轻人拥挤不堪,但是…”
“谢谢。”赖子本想道过谢就出去的,但她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,又走回来问道:“这座森林里都有哪些动物呀。”
“噢。鸟儿多得很。还有野兔。”
“野兔…”
赖子脸上浮起微笑。
青年把一份说明书拿给她看。
“林诲是一片人迹未到的原始密林,山毛榉、榉树、石槠橡树等树木,在散乱溶岩的裂缝里顽强地扎下根;枯立的树干裸露着白皮,倒下的树木横躺竖卧,好象匍匍在地的长蛇,枝干上长满着千古苍苔。倘若迷路误入这原始密林之中,连尸体亦难发现…
赖子离开这座接待站。脚下的路,还是乘出租汽车来时的那条路。她登上一条坡道。一边是西湖的湖畔,另一边是林海的边缘。
还有一处是桑园。赖子沿桑园走了过去。
前面有一片农田。
方才乘车来时没有发现,此刻却看到农田里有两个人正在用镐头刨地,一位是老人,另一位是年轻女人,好象是儿媳妇。
赖子感到两条腿还很有力气,神志也没有变化。距离发生变化还有一段时间。
二
老人和儿媳看到一位城市打扮的女子正从田边的路上走过。
“喂,喂!”
老人叫住那位不熟悉的女子。
“那条路不对呀!往那边走,通不过去啊!”那位女子停下脚步。
“请您再回到原来的岔路口去吧!从那儿一直走,就到通公共汽车的大路啦!”
在老人眼里看上去象东京人的那位女子朝这面低下头,好象在感谢老人的提醒。
“走进那条路,就一辈子也甭想再出来了哟。”
因为对面那女子又按原路朝前走去,所以老人笑着又补充了一句。
仅此而已。
接下来,老人和儿媳又毫不在意地重新干起田里的活计。刚入日暮时分的天空,仍旧清澈碧蓝,而森林里已经昏黑一团了。
两人仍在干着农活,儿媳妇无意中抬起眼睛。
“瞧。”
听到儿媳的声音,老人把脸仰了起来。
“刚才那女子往森林的路里跑去了吧?”
老人回头望去,什么也没看见。
“瞎说!你眼睛看花了吧。我对她讲得那么清楚,她不会到那边去的。”
“可是,我跟里看到的就是那样。好象确实有个白东西急匆匆地走到森林那条路里去了。”
“莫瞎说!我啥也没看到。你的眼睛出毛病了吧?刚才那女子肯定不会错走这条路的。”
“是吗?”儿媳妇自己也半信半疑了。
“看见东京的女子,你的眼睛不好使了吧。”
老人又干起田里的活计。儿媳妇那样子似乎想讲点什么,却没有吭声。
“爹,”儿媳妇说“天黑啦,不干了吧。”
“好,不干了。”公公说。
“瞧!”
儿媳妇看见一个东西,突然叫了一声。
“啥呀?”
“跑出来一只兔子!”
老人朝那边看去的时候,兔子已经钻进灌木丛了,只有那灌木枝头还在晃动。
就在这个时候,苍茫的夜色,已经降临到这片无边无际的林海上空了。
(全文完)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