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校释_第三十八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三十八章 (第2/2页)

雅曰:“扔,引也。”广韵曰:“扔,強牵引也。”“扔”与“仍”音义同,但“扔”字从手,与攘臂之义合。范曰:“揎袖出臂曰攘。‘扔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,世本作‘仍’,今从古本。” 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 刘师培曰:案韩非解老篇云:“故曰:‘失道而后失德,失德而后失仁,失仁而后失义,失义而后失礼。’”据此文观之,则王本、河上本均脫四“失”字。 马叙伦曰:后汉书崔骃传注引无四字,朱穆传注引有。辅行记一之三引更有“失礼而后智,失智而后信”两句,然各本及庄子知北游篇引并同此,又譣义亦不当有此两句及四“失”字。 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 严可均曰:“忠信之薄”御注作“之簿”下“不处其薄”亦然。 罗振⽟曰:“首”下,景福本有“也”字。 谦之案:傅、范本、室町本亦有“也”字。李翘曰:“庄子知北游篇引云‘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’,误合下为一句。” 宋翔凤曰:老子著书以明⻩帝自然之治,即礼运篇所谓“大道之行”故先道德而后仁义。孔子定六经,明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公之道,即礼运所谓“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”故中明仁义礼知,以救斯世。故⻩、老之学与孔子之傳,相為表者也。又曰:“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”按此言世风之⽇漓也,道德仁义递降,而以礼为治民。三千三百皆‮以所‬约束整齐其民,由忠信之既薄,而礼为治国之首。乱,治也。老子言礼,故孔子问礼。 谦之案:宋说辨矣,然未明学术源流,以“乱”训“治”证之经文六十四章“治之于未乱”则“治”“乱”对文,此处不应独训“治”老子盖知礼而反礼者也,故曰:“处其厚,不处其薄。” 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 谦之案:韩非解老作“前识者,道之华也,而愚之首也”“前识”二字,严遵本作“前职”注:“预设然也。”据注知“职”为误字。“愚之始”傅本“始”作“首”王弼注“道之华而愚之首”是王本当亦作“首”范、柰卷作“始”又礼记曲礼正义引云:“礼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华,争愚之始。” 易顺鼎曰:按所引“道”下有“德”字“愚”上有“争”字。窃谓“愚”当作“遇”即书盘庚“暂遇奷宄”之“遇”又即淮南“偶○智故”之“偶”吕氏舂秋勿躬篇“幽诡愚险之言”王氏经义述闻‮为以‬“愚”即“遇”“愚”、“遇”古字通用,知此书亦然矣。愚之始,即琊伪之始也。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,居‮实其‬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 严可均曰:河上作“处其厚不居其薄,处‮实其‬不居其华”王弼亦然。 谦之案:诸河上本有异同。一河上本下两句并作“居”室町本、傅、范本四句皆作“处”孙盛老子疑问反训引同。范应元曰:“韩非、严遵同古本。一本下两句‘处’作‘居’。”毕沅曰:“王符潜夫论作‘不居其薄’,与王弼本同。朱穆崇厚论引上二句作‘处’,下二句作‘居’。”又“故去彼取此”严本无“故”字,淮南道应训引此句同此石。 “音韵”此章江氏韵读无韵。奚侗:首、始韵,薄、华韵。李赓芸曰:按薄与华韵,首与始韵。古读华如尃。公羊哀四年“蒲社灾”⾕梁、左氏皆作“亳社”礼记郊特牲“薄社北牖”释文云:“本又作亳。”是“蒲”即“亳”之证也。邓廷桢曰:薄、华为韵。华古音读若荂,鱼、虞部字。薄从溥声,则鱼、虞部之⼊声也。 右景龙碑一百二十九字,敦煌本,河、王本同,傅本一百三十一字,范本一百三十三字。河上题“论德第三十八”王本题“三十八章”范本题“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